首页 资讯 正文

eSIM“叫停”两年后重启,卡槽时代即将迈向芯片时代?

体育正文 109 0

eSIM“叫停”两年后重启,卡槽时代即将迈向芯片时代?

eSIM“叫停”两年后重启,卡槽时代即将迈向芯片时代?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叶波(yúyèbō) 近日,一则消息在通信领域引发广泛关注:据eSIM产业链知情人士透露,已暂停(zàntíng)长达两年的(de) eSIM业务,三大运营商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(quánmiàn)重启办理。 回溯到2023年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三大(sāndà)运营商(yùnyíngshāng)先后发布公告,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,暂停受理(shòulǐ)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办理申请。 彼时(bǐshí),已办理的用户虽可继续使用,但取消后便无法再次办理。 什么是eSIM?暂停两年后迎来(yínglái)全面(quánmiàn)重启,将给通信行业和普通用户带来怎样的影响? SIM卡 图源视觉中国(zhōngguó) 告别卡槽,低成本、超(chāo)便捷 eSIM,即(jí)嵌入式SIM卡,但是(dànshì)它与传统的实体SIM卡有着本质区别。传统SIM卡需要插入设备的卡槽才能使用,而eSIM则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中,无需用户进行(jìnxíng)插拔操作。 简单来说,eSIM就是电子化的SIM卡(SIMkǎ),是一个数据文件,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,功能上和普通(pǔtōng)SIM卡无异。有了它,各种电子产品(diànzichǎnpǐn)就能连接上网、接拨电话、发短信等。 那么,相较于SIM卡,eSIM卡有何(yǒuhé)优势呢? 在用户体验方面(fāngmiàn),eSIM卡实现了全面升级。用户更换手机(shǒujī)无需反复插拔卡针,更换运营商更可在线操作,实现“无感切换”。其多号存储功能打破了双卡双待的(de)限制,一部设备可同时存储多个运营商号码(hàomǎ),通过(tōngguò)软件自由切换。例如(lìrú),商务人士常常需要在不同运营商的号码之间切换,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需求,eSIM的这一功能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 在国际漫游方面,eSIM精准破解(pòjiě)了出国场景的痛点。用户仅需连接(liánjiē)Wi-Fi在线购买当地流量套餐,落地即自动接入网络,成本远低于传统国际漫游。据市场数据,使用eSIM卡的旅行者在漫游时(shí)平均(píngjūn)每GB数据花费5.50美元,而传统漫游服务则为(wèi)每GB8.57美元。这种“点外卖式便捷”,让用户彻底规避了高价漫游费,真正(zhēnzhèng)实现了“一卡走天下”。 从硬件设计角度来看,eSIM也带来了重大突破。对于手机厂商而言,取消SIM卡槽意味着关键突破,腾出的空间(kōngjiān)可用于增强(zēngqiáng)机身防水性、降低厚度或扩容电池。以(yǐ)iPhone17Air为例,其超薄设计(厚度约5.5毫米)就直接取消了实体SIM卡槽。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(shèbèi)更是(gèngshì)直接受益者,实现了“一号多终端”的无缝协同。以往,智能手表受限于(shòuxiànyú)SIM卡槽,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,功能也受到一定限制,而eSIM的应用让智能手表得以摆脱束缚,变得更加(gèngjiā)轻薄,功能也更加丰富(fēngfù)。 智能手表 图源(túyuán)视觉中国 eSIM“叫停”两年后(hòu)重启 普惠的(de)技术为何停用?2023年,三大运营商以“业务维护(wéihù)升级”为由暂停eSIM业务,仅保留存量用户使用资格(取消后无法复开)。这项本应普惠的技术突然停用,背后(bèihòu)有着深层原因。 从运营商(yùnyíngshāng)竞争角度看,eSIM让用户可轻松(qīngsōng)在线切换运营商,打破了传统携号转网的复杂流程,加剧了市场竞争。同时,“一号多终端”业务场景下,如手表共享手机(shǒujī)套餐,其计费规则复杂,迫使运营商投入(tóurù)巨额资金改造计费系统。业内(yènèi)指出,运营商担心用户因便捷转网大量流失,影响市场份额与营收,利益协调难题成为推广顾虑。 安全风险更是关键因素。当不法分子利用eSIM虚拟特性(tèxìng),通过假身份批量注册号码,实施电信诈骗与(yǔ)垃圾短信群发。数据显示,2024年eSIM相关诈骗案件激增37%,直接促使监管(jiānguǎn)收紧政策。 不过(bùguò),经过两年的业务暂停与系统升级,eSIM技术终于(zhōngyú)迎来全面重启的契机。 目前(mùqián),三大运营商在eSIM业务重启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进展。 其中,中国联通客服(kèfú)表示(biǎoshì),已在天津、北京、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eSIM功能,其它城市何时重启还未有通知; 中国移动客服(kèfú)表示,将逐步开放全国范围eSIM业务(yèwù)支撑,正在进行(jìnxíng)相应系统优化和资源准备,具体开放时间敬请关注,正在逐步开放; 中国电信方面则暂不(bù)支持开通。中国电信客服表示,目前eSIM业务还未完成升级暂时(zànshí)无法办理,也没有升级完成的具体时间通知。但据内部人士透露,其(qí)正在制定行业规范,有望在年内加入重启行列。 实体SIM卡的逐渐谢幕,恰是数字身份(shēnfèn)革命的开端。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,标志着我国通信行业(hángyè)正式从“卡槽时代(shídài)”迈向“芯片时代”。 未来,eSIM卡将在诸多领域发挥着(zhe)重要作用。据GSMAIntelligence预测,2025年(nián)底全球将约(yuē)有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,2030年将增长至69亿;在物联网领域,预计(yùjì)2026年全球使用 eSIM 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(shùliàng)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至1.95亿。 当然,在eSIM业务全面重启过程中,也需(xū)关注(guānzhù)数据安全、行业规范等问题。运营商和相关企业需加强(jiāqiáng)技术防护,保障(bǎozhàng)用户信息安全;行业规范的制定也至关重要,要确保eSIM在有序、健康的环境中发展。
eSIM“叫停”两年后重启,卡槽时代即将迈向芯片时代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